心理健康小常识
来源:小编 发布时间:2021-05-10

健康的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

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什么是心理问题

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

心理问题的类别

三类: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与障碍性心理问题。

发展性心理问题主要是指个体自身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对自我能力,自我素质方面的认知,其心理素质及心理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全面的发展。

适应性心理问题则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所带来的心理困扰。

障碍性心理问题有时候也称为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心理辅导途径

1、门诊咨询

2、书信咨询

3、电话咨询

4、专栏咨询

5、团体心理讲座

6网络心理咨询

 

1-210510204431T4.jpg


加入收藏